- 新聞媒體: 小型泵車,小型混凝土泵,小型細石泵,布料機,輸送泵,小型車載泵,小型臂架泵車 [2017-3-17]
1、認知度低、叫好難叫座
“什么再制造產品,不就是翻新機嗎?說來說去就是個二手貨”,用戶端往往把再制造產品的概念等同于普通的翻修產品,認識仍然存在與表面,且對再制造機械的性能抱有一定懷疑,故對于再制造產品存在著一定的抵觸心理,盡管再制造機械價格優惠,但實際銷售過程中,多數消費者寧可多花一部分錢也不愿為再制造機械買賬。這一嚴重的偏見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2、舊件回收是個大難題
目前,我國還沒有開放廢舊零部件自由流通市場,正規的再制造企業獲得舊件依然很困難。國家對于工程機械產品還沒有強制報廢立法,大多數用戶對舊設備采取修修補補勉強使的被動作業狀態,而不是馬上實行報廢,大多數的廢舊工程機械被當做廢鐵回收進廢鐵廠回爐處理,這制約了再制造產業的原材料供應。而從國外進口的廢舊零部件,在國內被視作洋垃圾予以沒收,企業也遭到罰款,這就卡住了再制造企業進行舊件回收的進貨渠道。
3、難以打破的技術壁壘
產品的設計、制造技術和知識產權都掌握在原制造商和部件供應商手里,沒有他們的授權和支持,無論是設備還是部件的再制造都難以實施,還可能會遇到專利技術甚至知識產權糾紛。那么原設備制造商會支持再制造產業嗎?并不會。
從商業角度講,再制造產業與他們原有的贏利模式相矛盾。制通常再制造項目的投入很大、利用率不高,用投資回報率的指標衡量,幾乎沒有投資價值,給企業帶來的更多是負擔而非利潤。最關鍵的是,再制造產品的銷售會與新設備(配件)形成競爭。一臺工程機械設備經過再制造后使用壽命就延長了,用戶再次購買的周期延長了,相當于市場容量縮小了,這將嚴重影響新設備的銷量。同時,再制造生產的零部件也會減少用戶在后市場對新品零配件的需求。
4、配件壟斷下的暴利鴻溝
每家工程機械制造商(特別是外資品牌)都試圖壟斷后市場的配件供應渠道,通過“渠道壟斷”的做法,這樣就保證了廠家和經銷商在后市場零配件銷售的高額利潤。經銷商想得到制造商的支持,就必須按照廠家的要求使用原廠配件,這又等于給設備再制造判了死刑,因為使用原廠配件從事再制造,其產品將在價格上失去市場競爭力。這是一個難解的命題。
其實,原設備制造商也處于兩難的境地:不做設備維修及再制造,二手設備銷路很難打開,經銷商將面臨困境;如果支持經銷商做再制造業務,同意經銷商不采用原廠零件從事再制造,就等于默認了非原廠零件(平行件)的合法地位,這將嚴重沖擊廠家對后市場配件的壟斷地位,蠶食廠家的配件利潤。換句話說,與再制造相比,廠家更希望保護自己已有的利益鏈。
5、國家政策支持難以到位
國家雖然支持再制造產業,但很多稅收政策還難以落實到位,再制造企業面臨重復交稅問題,這也限制了行業的發展。與汽車工業相比,工程機械行業缺少設備登記制度,所以很難辨別設備是新設備還是再制造設備,這也給稅收政策的實施帶來困難。
6、真正再制造的認證標準
對于再制造的認定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再制造的部件占設備的比例是多少?很多專家也在爭論大修與再制造的區別,再制造是做設備還是部件?大修后能不能100%恢復新柴油機的性能,所有舊零部件只要不能確保壽命達到下一個生命周期都必須更換,能夠提供與新機相同的保修期等等。
其實從技術上過多討論大修、翻新與再制造的區別沒有意義。再制造的關鍵在于批量和專業,并非修修補補,而是用制造的思維做設備和部件維修,用經濟實用的方法完成設備和部件的大修,沒有批量就沒有效率和效益。
7、中國再制造的歧路
國際設備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專業化生產。一臺挖掘機的大多數零部件都不是在挖掘機廠生產的。設備制造商主要從事設計、裝配、分銷、品牌宣傳、市場開拓、融資和客戶服務工作,多數關鍵零部件(柴油機、液壓件、控制系統等)都由專業的外協廠生產,其優勢是外協廠更專業、批量更大、質量更高、成本更低,從而提升了設備的競爭力。
無論是做維修還是再制造,沒有批量就難以贏利,成本沒有競爭力就只有死路一條。有人說,更換部件就不是“再制造”了,所以成本再高也要對部件實施再制造,其結果將可能讓再制造誤入歧途。工程機械行業已經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危機,再制造產業不要成為下一個過剩的產能。
8、市場是再制造的試金石
據統計,工程機械產品的舊件利用率可達80%以上。隨著我國的經濟進入新常態,傳統的裝備制造業面臨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等難題,產品再制造成為日益興起的新興產業。但中國工程機械再制造最大的瓶頸是市場,其中的罪魁禍首是新設備銷售中的惡性競爭,擠壓了再制造的市場空間。試想一下,如果用戶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和風險購買一臺新設備,誰會對全款購買二手設備或再制造設備感興趣?
所以,如果行業不放棄市場營銷中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比如零首付、價格戰、非理性的以舊換新、激進的信用銷售等,中國工程機械的后市場和再制造就是死路一條,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就沒有未來。
由于短期內經濟效益不突出,盡管再制造被定為新興產業,但與新能源、新材料等所遭遇的熱捧不同,資金投向該領域的動力遠遠不足,企業長期面臨投資不足、融資難的問題。大幕開啟,挖到“金礦”還需要足夠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