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搭乘“一帶一路”順風車必過的3道坎
更新時間:2016-03-16 09:44:49點擊次數:1815次字號:T|T
“一帶一路”無疑是今年“兩會”的熱詞之一,對于工程機械企業而言,更是化解產能過剩、開拓海外市場、樹立國際品牌的重要機遇。在眾多企業搶占“一帶一路”先機、發力海外市場之前,我們需要認清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了解沿線市場的需求,以更精準的優勢打入海外市場,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實現最大的提升。
事實上,“一帶一路”除了為工程機械行業提供更多的機遇外,同時存在激烈的競爭!今天與小編一起梳理工程機械企業在發力“一帶一路”中存在的機遇與挑戰!
NO.1科學技術是“敲門磚”
“轉型升級”是工程機械企業目前正在經歷的考驗,在發力“一帶一路”進程中,科技創新是企業占領市場、敲開外國國門的“敲門磚”。工程機械企業切忌把海外市場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市場當作“清庫存”的集散地,這不僅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更有損中國裝備制造業在國外的品牌形象!
縱觀整個工程機械產業,世界知名的工程機械品牌都是通過技術創新打造出來的。例如卡特彼勒挖掘機的液壓技術、中聯重科101米碳纖維泵車、柳工856H裝載機、徐工起重機械等等,過硬的科學技術是企業占領市場的有效競爭力,同樣是在搶占“一帶一路”先機中致勝的關鍵。
NO.2緊抓資源是“催化劑”
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深的形勢下,“單槍匹馬”搶市場早已不能站穩腳跟,工程機械企業在市場、產品、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中聯重科此前并購德國技術領先的混凝土砂漿設備制造企業后對這家企業的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同時核心技術又取得了新的突破,產品放在市中心廣場上大家也會覺得它很干凈。
一方面,工程機械企業可以“抱團出海”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掌握當地在產品、技術、人力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及時與政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減少市場拓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走在產業鏈的上游,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NO.3本土化服務是“守業神”
中聯重科海外公司總經理助理陶思陽表示:“企業要真正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不能簡單地認為拿下海外的項目就完了。”本土化的服務網絡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在“一帶一路”的項目建設中,地緣因素是企業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氣候、地形、文化、理念等都對企業的管理與發展有重要影響。
徐工在“一帶一路”進程中結合當地情況提供“私人訂制”,研發出了一大批適應性產品,例如適應俄羅斯等中亞地區的QY25K5S和QY50KS LNG高寒起重機;適用于東南亞施工區域狹窄的腹置副臂系列專用機型;適用于泰國道路法規的整機重量不超30噸的四橋起重機產品QY30KY等。借助“一帶一路”扎根海外市場在充分考慮以上因素的同時,還要努力將工廠開到海外,在尊崇當地理念、利用本地資源的過程中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融入到當地的經濟發展中。
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在“兩會”期間表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在引導企業、支持企業,讓企業“走出去”更有底氣,企業轉型升級的路也越走越寬。工程機械企業在抓住機遇的同時要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期待著更多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
(編輯:liang)